在我國,關節炎的總發病率約為13%,也就是說在中國,平均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有關節炎,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今天是第27個世界關節炎日。今年的主題是“It's in your hands,take action”,意在鼓勵關節炎患者、他們的護理人員、家人和公眾利用一切機會采取行動,改善生活方式。
類風濕關節炎是關節炎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有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 骨關節炎屬于退行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變性、破壞及骨質過度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肥大及活動受限。一般認為與衰老、創傷、炎癥、肥胖、代謝障礙和遺傳等因素有關,好發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 類風濕關節炎則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確切病因不明。基本病理改變為滑膜炎,表現雙手近端的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膝、足等關節的腫、痛,易反復發作,可引起關節軟骨和骨破壞,延誤治療最終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類風濕關節炎被稱為“不死的癌癥” 類風濕關節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男女患病比例約為1:4。患者會出現例如疼痛難忍、關節變形、活動度降低,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高致殘性癥狀。因為無法完全預防、無法完全治愈,類風濕關節炎常被患者悲觀地稱為“不死的癌癥”。 但隨著檢測與治療技術的發展,通過早診斷,早治療進行疾病管理,使類風濕關節炎有望成為溫和可控的慢性病。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主要依賴藥物。傳統合成DMARDs(改變病情抗風濕藥)是治療的一線用藥。另外,可聯合糖皮質激素控制癥狀。如傳統合成DMARDs治療失敗,則需及早聯用靶向藥物。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藥物治療效果,并及時調整用藥方案以達到最佳效果。 抗體檢測是類風濕關節炎診斷的利器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療難點在于其病情和病程具有異質性,會表現為單關節炎至多關節炎,與其他類型關節炎的臨床癥狀相似,不容易區分。同時,作為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還可累及關節以外的內臟器官,比如肺、皮膚、淋巴結等,亦可繼發其他的自身免疫病。 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除了臨床癥狀判斷和影像學手段,血清學自身抗體和類風濕關節炎的相關抗體檢測,也是輔助臨床確診疾病的利器。
迪安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相關檢測
迪安診斷提供優質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檢測服務,助力疾病管理和防控的“全方位”提升,輔助臨床醫生精準診斷,減輕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檢測項目及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夢媛.世界關節炎日骨關節炎致殘率全球第二,預防很重要[J].人人健康, 2022. [2] Long H, Liu Q, Yin H, Diao N, Zhang Y, Lin J et al. Prevalence trends of site-specific osteoarthritis from 1990 to 2019: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Arthritis Rheumatol 2022; 74(7): 1172-1183. [3] GBD 2019: Global burden of 369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https://vizhub.healthdata.org/gbd-results/. [4] 栗占國. 風濕免疫病學.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22. [5] 耿研等. "類風濕關節炎診療規范." 中華內科雜志 61.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