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 國家衛健委于2023年9月20日發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需求洞察報告》指出,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人群癡呆患者約1507萬,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達983萬,預計到2050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超過4000萬。 阿爾茲海默病屬于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體現為腦萎縮(腦回變窄、腦溝增寬、腦室變大),鏡下可見神經炎性斑、神經原纖維纏結、腦內神經元減少、淀粉樣血管變性等。 目前阿爾茲海默病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主流假說認為,β-淀粉樣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蛋白沉積(β淀粉樣蛋白假說)、Tau神經原纖維纏結(Tau蛋白假說)是AD發病的主要機理。隨著β-淀粉樣蛋白沉積,AD進展到臨床階段,大腦功能受到損害,最終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認知障礙、記憶喪失以及代謝紊亂等問題。
生物標志物檢測對AD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意義重大 ?前AD診斷主要通過?種不同?法進?輔助診斷,主要包括:神經?理學評估、腦脊液檢測、CT/MRI常規影像學檢查、以Aβ和tau-PET為主的靶向分?影像學診斷?法。 然?,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評估量表存在主觀判斷問題,受到評估者臨床經驗與判斷能?的較?影響;腦脊液采集具有難度,采集過程有創損害,以及腦脊液檢測難以?規模普及;CT/MRI常規影像學檢查僅能反映?腦的結構變化,對AD的精準診斷存在困難;PET設備成本昂貴、設備運?效率較低,同時受到Aβ和P-tau示蹤劑的應?限制。 因此,針對血液、尿液等易于獲取的生物樣本類型的生物標記物檢測技術逐漸展露頭角。基于β-淀粉樣蛋白和tau是兩種生物標志物,形成了對阿爾茲海默癥進行早期篩查及檢測的聯合診斷模式。
迪安診斷AD生物標志物檢測 01 β淀粉樣蛋?
β淀粉樣蛋白(amyloid-β,Aβ)是由淀粉樣前體蛋白(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經β-和γ-分泌酶的蛋白水解作用而產生的含有39~43個氨基酸的多肽。β淀粉樣蛋白在細胞基質沉淀聚積后具有很強的神經毒性作用。人體中常見的類型有Aβ1-40和Aβ1-42。研究認為Aβ1-42對神經元的毒性較?。
02 Tau蛋?
Tau蛋?是含量最?的?種微管相關蛋?質,能夠參與維持微管相關結構穩定,具有可溶性且不會聚集。同時Tau蛋?是?種磷酸蛋?,其功能受到磷酸化的調節。正常?理條件下,其磷酸化作?和脫磷酸化作?保持平衡。 但是,過度磷酸化的Tau蛋?(Phosphorylated Tau)會形成不可溶的神經纖維纏結,損害微管運輸能?,導致患者認知功能障礙。
03 其他生物標志物 作為神經纖維?架蛋?成分,神經絲蛋?輕鏈(NFL)是神經絲蛋?(neurofilaments, NFs)的組成成分之?,在維持軸突形態及神經傳遞中起重要作?。神經軸突發?損傷后,NFs 的組裝和運輸不能正常完成,導致軸索病變;主要表現為神經元軸突直徑減?,神經傳導受損,在許多神經系統疾病的腦脊髓液中升?,如多發性硬化、肌萎縮側索硬化、?管性癡呆、腦外傷及阿爾茨海默病等。因此,NFL是神經軸突損傷的?物標志物。 膠質纖維酸性蛋?(GFAP)是?種Ⅲ型中間絲狀蛋?,以單體形式存在,分?量約為50kDa。在中樞神經系統中,GFAP在星形膠質細胞和室管膜細胞中表達,在其他膠質細胞中則?表達。腦損傷或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時,中樞神經系統星形膠質細胞(AS)會釋放GFAP,然后滲透到腦脊液和外周?液。GFAP是膠質細胞凋亡的標志,與淀粉樣變性有關,其表達與Aβ斑塊密度相關。 參考文獻: 1.《中國應對阿爾茨海默病戰略行動計劃》建議書 2.《阿爾茨海默病全國知曉率和現狀的調查》 3.《阿爾茨海默病源性輕度認知障礙診療中國專家共識 2021》 4.《β 淀粉樣蛋?的研究進展》王芳、周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