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得停不下來”“咳得肋骨疼”“發病率是去年同期的近23倍”……近期,一度被認為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百日咳,因全國病例數量的顯著上升,再度躍入公眾視野。 伴隨熱搜詞條的刷新,公眾疑問紛至沓來:曾經接種過疫苗的成人,是否依然面臨感染風險?百日咳的咳嗽癥狀真能持續長達三個月之久?為何這種一度淡出人們記憶的疾病如今又卷土重來?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種由名為“百日咳桿菌”的細菌引發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把它列為乙類傳染病,意味著它和我們熟知的病毒性肝炎、肺結核、非典等疾病一樣,需要特別關注和防控。
百日咳桿菌是一種革蘭陰性球桿菌,能在人的呼吸道分泌物里存活幾個小時,具有高傳染性。除了飛沫傳播,近距離的密切接觸也可能導致病菌傳播,比如面對面交談或者共用餐具等。
每個人對百日咳幾乎都沒有免疫力,也就是“普遍易感”。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只要沒打過疫苗或者抵抗力下降,都可能被感染。那些已經患病的人和雖然沒癥狀但體內攜帶病菌的人,是主要的傳染源。
感染百日咳有什么表現?
百日咳桿菌感染通常經歷三個階段:卡他期、痙咳期以及恢復期,整個病程若未經治療,可能持續2至3個月,約100天。
卡他期
癥狀類似普通感冒,持續1~2周。患者會出現全身不適、打噴嚏、流涕、咽痛和輕度咳嗽,通常無發熱或僅有短暫發熱。此時,病菌排量最大,極具傳染性,但因癥狀與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易被誤診或漏診。
痙咳期
可長達兩月有余。此期以“痙攣性咳嗽”為顯著標志,咳嗽時伴有吸氣性吼聲,反復發作,直至咳出黏痰。夜間癥狀尤為明顯,嚴重影響睡眠。新生兒和不滿6月齡嬰兒在痙咳后易發生口唇或手指發紫(發紺)、呼吸暫停、抽搐、心跳減慢甚至心跳停止等危險狀況。相比之下,青少年和成人雖無典型痙咳,但會陣發性咳嗽并短暫緩解,持續約2~3周。
恢復期
持續2-3周或更久。此時,痙攣性咳嗽逐漸減輕,發作次數減少。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和6月齡以下嬰兒最易出現并發癥,尤以肺炎最為常見,其他可能的并發癥包括氣胸、縱隔氣胸、皮下氣腫、窒息和腦病等,需密切關注。
精準診斷應對百日咳發病率上升 面對百日咳發病率的全球性上升趨勢,《百日咳診療方案(2023年版)》揭示了兩大關鍵因素:一是接種疫苗后免疫力隨時間推移的自然衰減,二是百日咳桿菌的變異。這一現象在許多疫苗覆蓋率高的國家尤為顯著,導致發病年齡重心從嬰幼兒轉向青少年與成年人群體,后者現已成為嬰兒百日咳的主要傳染源。同時,有專家指出,檢測技術的廣泛應用與不斷提升也可能間接助推了病例報告數量的增長。 百日咳初期癥狀與普通感冒高度相似,甚至可能不伴有發熱,但一旦進入急性期,病情進展迅猛,嚴重時可迅速導致呼吸衰竭乃至致命。因此,盡早準確診斷百日咳對于疾病早期防控及識別高危患者至關重要。 迪安診斷百日咳相關診斷解決方案 迪安診斷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多種呼吸道病原體鑒別診斷整體解決方案,運用熒光PCR、高通量測序、三代測序等技術平臺,覆蓋百日咳桿菌及其它常見的呼吸道病原體。只需使用鼻/咽拭子等無創采樣的樣本,即可一次性鑒別感染病原體,助力臨床精準診斷,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診療措施,有效應對百日咳等呼吸道疾病的挑戰。 同時,根據上海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心公布的“2023年調查計劃多重呼吸道病原體核酸檢測(調查項目)結果報告”和“2023年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組(DNA)高通量測序(調查項目)室間質評結果報告”結果顯示,迪安診斷均滿分通過此兩項認定,說明迪安診斷呼吸道病原體檢測項目在檢測性能和質量管理方面,具備可靠的專業實力。
百日咳個人防護指南 1.按時接種疫苗:確保嬰幼兒按規定接種百日咳疫苗,成人視情況考慮加強接種。 2.勤洗手: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特別是在公共場所和接觸他人后。 3.避免接觸病患:遠離咳嗽、打噴嚏的人群,尤其家中有嬰幼兒時。 4.保持通風:定期開窗通風,減少密閉空間逗留。 5.早期就醫:出現咳嗽癥狀及時就醫,確診后遵醫囑隔離。 6.增強體質:均衡飲食,適度鍛煉,提升免疫力。 7.關注高危群體:保護新生兒及免疫力低下者,避免其接觸有呼吸道癥狀者。